聯統日報有限公司. 地址: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:038356141-3 hualien.info@gmail.com

政治

焦點、府會、民代、鄉市鎮、廣場

綜合

社會、一般、工商、生活、廣場

美食

餐廳、小吃、飲品、特產

生活

百貨、美容、旅遊、休閒

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

花蓮在地作家展-「陳義芝─不安的居住」

花蓮在地作家展-「陳義芝─不安的居住」

記者陳品雯/報導
  花蓮縣文化局訂於105年9月26日(一)上午10:30在圖書館2樓大廳舉辦「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-陳義芝」揭幕茶會,此次展出主題為「不安的居住」。展示地點除了文化局圖書館外,同時也在全縣13個鄉鎮市圖書館展出作家陳義芝的相關資料及著作,歡迎民眾一同前來共襄盛舉。
  陳義芝1953年11月4日生於花蓮市重慶街(現在的重慶路)。父親籍貫四川,母親山東,因戰亂流離而成親。三歲時全家移居彰化。初中畢業後,考入臺中師專就讀,在當時的社會,就讀師專是家境清寒而學業成績優異的少年最好的選擇之一。 師專畢業,以公務人員高考及格分發至考試院任職,報到後三日即辭去,先至國民小學任教,同年插班入學臺灣師範大學,後受聘為中學教師。1982年進入聯合報工作,獻力於文學傳播,發掘創作人才,長達26年,與海內外華人文化圈有深而廣的接觸。
  陳義芝年輕時期的詩溫文儒雅又充滿人間愛和泥土情,從傳統的抒情調子出發,表現出溫柔敦厚的風格。 中年之後詩風轉變為靈動,在題材開拓和意象處理上都令人驚異。他以身體、情欲為主題的不少詩篇,表現出現代人情感的幽微面,引起詩壇廣泛的注意。在《遙遠之歌》中,陳義芝曾表白:「寫詩如練劍,有其正道大法,一首詩如不能托出厚實的情懷、深刻的情境,那麼字詞、語法之矯造,主義、花招之賣弄,徒使人厭而已。」說的是詩法。現在讓我們思考詩心。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」是一種心,「人生有情淚霑臆,江水江花豈終極」又是另一種心。詩心,無非掌握生命中最難言的枝節,像是飄飛在時間中的光影,從中發現了一些什麼,並且精確地傳達出來。
  本次圖像展現場除布置大型看板介紹陳義芝之外,包括陳義芝捐贈22本的著作及4套陳義芝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合作的「經典文學劇場」光碟等,另外也提供文化局館藏的陳義芝作品供民眾閱覽,彌足珍貴,誠摯邀請民眾一同前來領略「陳義芝─不安的居住」詩文之美。

圖:作家陳義芝大看板。

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

銅門生態營 拍出社區的故事


銅門生態營 拍出社區的故事
 記者李逸偉/報導
  一連三天的生態營隊在銅門國小熱烈展開,藉由持修積善協會青年志工團員規劃與策動,運用活潑的課程設計,讓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銅門小朋友深刻認識自己的社區。減少城鄉差距,縮短數位落差,結合攝影課程,引導學童運用手機、相機拍出眼中的銅門,說出自己社區的故事。
  此次生態營隊結合全台各地的優秀青年志工,不僅有金門大學、新竹女中、文藻外語學院、稻江管理學院、花蓮女中及花蓮高商。從事前的安排到參與,都是自己一手打理。金門大學學生會長周美辰及學生議會議長楊俊豐紛紛表示,感謝持修積善協會的資源提供與協助,透過服務,了解不同文化特色,進行交流,學習到尊重與不同的服務技巧。
  銅門小朋友回饋給青年志工們,除了微笑、感謝外,重要的是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,烙下深刻的印象。他們說,謝謝哥哥姐姐們三天來的陪伴,以後不管你們走多遠,我都會記得你們,我會努力,讓我們的社區可以如同圖畫中的美麗。
  持修積善協會總幹事施慧萍表示,結合各地青年透過服務,進行經驗分享,拓展生活視野。熱情、活力及行動力是青年的特色,持修積善協會運用各地駐點青年推廣志工精神,結合網絡平台,加上青年志工自發性的參與,營造友善公益城市。暑期公益服務熱烈展開中,歡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我們的行列,詳細訊息可上持修積善協會網站、花蓮縣青年志工中心網站,或來電洽詢:03-8354611 李小姐、03-8326095 蔡專員。

圖:一連三天的生態營隊在銅門國小熱烈展開。